14亿人口的中国,每天会有多少人去世?真实数据敲响了警钟!

14亿人口的中国,每天会有多少人去世?真实数据敲响了警钟!

真实数据让人不敢相信。

惊人的真实数据

还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“婴儿潮”。

人口出生率高达43.6%。

进入21世纪之后,由于老龄化的加深。

婴儿们转化成步入退休年龄的老年人。

虽然有着14亿的人口基数。

但是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的中国现在正在步入人口死亡高峰阶段。

复旦大学的教授在发表的论文中说。

到了2061年,我国的死亡人口将达到1900万。

建国后,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变好。

我国死亡人口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。

但是近10年来,尤其是2010年以后,我国每年的死亡人口数量高于950万。

到了21、21、23年突破千万大关。

数量竟高达1014万、1041万和1100万。

相当于每天都会有将近3万人去世。

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人口数据可以看出。

2023年末全国人口数量为140967万人。

比上一年少了208万。

人口死亡人数比人口出生人数高了203万,为1100万。

这一数据真是令人震惊。

到2023年,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现人口负增长。

这些数据为社会敲响了警钟。

这些是国内数据,那么放眼全球这些数据对比又是怎样的呢?

人口老龄化和死亡数的对比

因为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,放眼全球我们的老年人口规模非常突出。

2020年,我国80岁及其以上的老人数量在3580万以上。

要知道加拿大2019年统计的人口数量接近3740万人。

可以说未来养老负担很严重了。

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和韩国老龄化比欧美国家的更为严重。

在1971年,日本就是亚洲地区最先进入老龄化的国家。

在2022年,日本的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多于29%。

相当于每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老年人。

2023年日本的出生人口数量是75.8631万。

已经连续8年都在减少。

但是死亡人口数量超过159万人。

死亡人口的数量是出生人口的两倍还多。

真是很难相信,韩国的情况稍好一些。

韩国在2023年的人口死亡数量为37.3万人。

但是他们当年人口出生数量才23万5千多人。

这个数据也是很令人震惊。

连续三年,韩国的出生人口都在下降。

韩国的老龄化程度低于日本。

但是他们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女性不愿意生孩子。

2022年韩国人口出生率降到1以下,为0.78。

甚至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的生育率还超过1.4。

鼓励生育的标语也令人大跌眼球。

说什么临产前要给丈夫准备好一周的食物。

地铁上张贴“比我更珍贵的你”的广告标语。

现如今,韩国对生孩子的家庭给予补贴。

也难以改变“狗推车”销量超过婴儿车的现象。

可见人口死亡哪个国家都避免不了。

那么究其原因又有哪几方面呢?

原因分析

首先就是年老器官衰竭而去世。

根据数据来看,60岁及其以上年龄段的去世人口占比60%。

造成他们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摔跤。

年轻人摔伤了还得养几天。

俗话说“少怕歪,老怕摔”,老人摔跤的后果可是很大。

他们常常伴有骨质疏松的情况。

摔倒不仅容易骨折,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合并症。

就像血栓、褥疮等。

这也就导致了不少身体不太好的老人可能活不过一年。

接下来是疾病的影响。

医学期刊《柳叶刀》发表过各省死亡因素的报告。

中风、心脏病、肺癌、肝癌这些是主要的原因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中风经常被认为是中老年人身上存在的疾病。

但是近年来,这个话题越来越多地被年轻人提及。

从全球范围来看,25岁以上的人患上中风的终生风险为24.9%。

在我国的风险数字将近40%。

#第一批90后已成为中风高发人群#。

造成年轻人患上中风的因素主要是糖尿病、抽烟、缺乏充足睡眠。

而心脏病、癌症这些都是非传染的慢性病。

病毒和细菌很容易潜伏在人体中。

疾病爆发之后带来的伤痛难以避免。

平时还需要常做体检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保证睡眠。

除了疾病还有“过劳死”和“自杀”这些非自然死亡。

过劳死是在劳动过程中疲劳蓄积使血压升高、动脉硬化加剧导致致命的状态。

高发人群在青壮年中。

据统计,30-50岁去世的人群中,因为过度疲劳引发致命疾病而死亡高达95.7%。

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在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还在76.52岁。

仅仅只过去了10年,平均寿命就下降到58.52岁。

10年间,就下降了二十多岁。

过度劳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。

尤其是以过度消耗健康来拼命赚钱的人。

以及工作时间不规律,长期睡眠不足,心理压力过大的。

世卫组织谭德塞曾说过,每4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。

在15-29岁年轻人中是仅次于道路伤害的第二大死亡原因。

到2023年,自杀虽不在十大死因中。

但是年轻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要经常关注。

还有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过量摄入糖也是是慢性自杀的行为。

引用含糖饮料越多,死亡风险就越大。

尤其是饮料中的玉米糖浆。

糖在饮料中已经无孔不入。

虽然饮料喝下去会有饱腹感,它在不知不觉中“腐蚀”身体。

这样的新闻也不在少数,长期喝可乐让牙齿直接坏掉、烂掉。

2016年,世卫组织呼吁各国对含糖饮料额外征税。

法国是最早征收含糖饮料税的国家。

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认识到糖的危害性。

就说我们国家,在一个中医院里展出了40多种饮料。

在饮料前面放上了含糖量的说明,用白砂糖来直观显示。

可见,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健康饮食。

那么随着人口死亡,新生人口能加把劲让人口红利来袭吗?

不婚化、少子化来势汹汹

据专业人士预测,今年结婚生育会迎来一个小高峰。

在2023年,结婚登记对数为569万对。

今年是龙年,龙在人人们心中是有吉祥的寓意。

在龙年出生的“龙宝宝”被赋予了有着幸福人生的含义。

但是就当下的社会来看。

人口总量连续两年实现负增长。

造成不婚化,少子化,老龄化加速到来。

现在年轻一代生育观念已经变化。

“养儿防老”不再是生育动力。

他们更追求于自己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满足。

偏向于把自己的日子过好。

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的成本平均是62.7万。

何况不少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。

家里老人生活、看病自己还需要操心。

因此晚生、甚至不生是主要表现。

而且现在晚婚甚至不婚的年轻人大有人在。

比起结婚后要承担起两个家庭的责任。

年轻人更愿意一个人享受着相对自由的生活。

别说结婚,现在很多人连恋爱都不想谈了。

每天的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,这样一来都懒得建立亲密关系。

结语

死亡这个话题很沉重。

但是这是自然界万事万物都必然经历的。

人生在世,生命诚可贵,大家要保重身体健康。

免责声明:

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
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
信源①——2024-01-17——中国网——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 自然增长率-1.48‰

信源①——2024-01-17——中国网——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 自然增长率-1.48‰

信源②——2024-07-08——笑观众生——中国人口死亡高峰来袭:1900万/年

信源②——2024-07-08——笑观众生——中国人口死亡高峰来袭:1900万/年

信源③——2017-10-24——澎湃新闻——成都一中学设“死亡”体验课:向死而生,学生流泪知生命厚重

信源③——2017-10-24——澎湃新闻——成都一中学设“死亡”体验课:向死而生,学生流泪知生命厚重

信源④——2020-12-28——医药魔方——《柳叶刀》权威报告:中国前十大死因揭晓,中风第一,肺癌、肝癌前五

信源④——2020-12-28——医药魔方——《柳叶刀》权威报告:中国前十大死因揭晓,中风第一,肺癌、肝癌前五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「小米」第2位加盟商说:在乡镇开小米店很难赚钱!
38365365.com打不开

「小米」第2位加盟商说:在乡镇开小米店很难赚钱!

⌛ 10-14 👁️ 6019
俄罗斯机票图片
哪个才是365官网

俄罗斯机票图片

⌛ 09-25 👁️ 4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