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魚餌式搭訕
騙徒會創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假帳戶,通常以性感異性為頭像,帳號上展示少量生活照或誘惑性內容。他們會主動透過Facebook、Instagram、Tinder、Telegram、Snapchat或WhatsApp等平台接觸目標,聲稱「不小心加錯人」或「看到你很有緣」來開啟話題。
2. 閃電般的情感加溫
幾輪訊息後,對方便以熱情、主動、挑逗性的語句與受害人進行對話,不斷稱讚其外貌或談吐,迅速升溫感情,讓人產生被重視與吸引的錯覺。這類訊息多夾雜大量親暱稱呼(如「寶貝」、「好想你」),營造戀愛氛圍。
3. 慫恿進行裸聊
在建立初步「信任」後,騙徒會提出裸聊邀請,或發送性感照片挑起受害人慾望,誘導對方開啟視訊並脫衣裸露。有時對方會先聲稱自己也會「同步裸聊」作為交換,但實際上使用預錄影片或AI合成影像來欺騙。
《警聲百二秒》截圖。
4. 秘密錄影蒐證
一旦受害者進行裸聊,騙徒會透過錄屏軟件或手機截錄畫面,取得私密片段,有些更會擷取受害人社交帳號、親友名單作為威脅素材。受害者毫不知情之下,隱私已全面外洩。
5. 勒索威脅登場
裸聊結束後,騙徒隨即變臉,開始勒索,聲稱「若不支付贖金,我會將影片傳給你的家人、同事、上載到YouTube或Facebook公開群組」。勒索金額從數千至數萬港元不等,部分受害人甚至為保名聲不惜刷卡借錢付款。
6. 長期騷擾與反覆勒索
即使受害人照辦付款,騙徒亦可能再次勒索,或將資料售予其他詐騙集團。部分個案中,受害者在數週內遭勒索三、四次,成為「人肉提款機」,身心俱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