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持人:田桐 主讲人:马晓霖
马晓霖: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,国际问题专家。曾在新华社工作17年,常驻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三年,是新华社加沙分社创建人,还担任过环球杂志社总编辑和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的研究员。2005年,辞职进军互联网业,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实名博客社区,博联社。
耶路撒冷——巴以争端的核心
1995年,美国国会曾经通过了一项法案,宣布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,而且要求美国国务院把他们放在特拉维夫的使馆,迁到耶路撒冷去。当时克林顿总统,到之后的小布什总统、奥巴马总统,都为了推进中东和平进程,避免刺激巴勒斯坦方面,避免刺激阿拉伯国家,刺激广大的伊斯兰世界的穆斯林民众的情感,一再通过每半年,把这个法案推迟,从而实际上把这个法案悬置起来。
然而最近,特朗普推翻了这样的历史做法,相当于捅翻了一个马蜂窝。最近在联合国安理会,十四个国家一致通过决议,批评美国的这个决定,这令美国处在一个非常不利的局面,国际社会上陷入非常的孤立、尴尬的角色。阿拉伯世界、伊斯兰世界,针对美国特朗普总统做的这样颠覆性的决策,一片谴责之声。甚至在巴以地区,这几年大家已经注意到,中东地区的热点,已经转移到叙利亚,转移到伊拉克,转移到利比亚,转移到埃及。巴以之间的冲突,基本被边缘化了。现在又重新出现,街头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军警,扔砖头,扔瓦块,扔燃烧瓶。以色列士兵向他们射击催泪弹,眩晕弹等等,进行弹压,流血冲突。特朗普点着了一把火,把一锅冷饭炒热,捅了一个大马蜂窝。
人们现在说的耶路撒冷,实际上是指的作为东区的最核心的老城。老城几乎囊括了所有,从犹太教到基督教、伊斯兰教,很多的跟巴勒斯坦相关的历史遗迹,它是耶路撒冷最有价值的核心部分,也是从1948年以后,历届中东战争的阿拉伯国家跟以色列争夺的核心焦点之一。它实际上面积并不大,周长四公里,平均高12米,平行宽两米。
这个城墙,是十六世纪奥斯曼最后一个皇帝苏莱曼大帝加高修整的。整个城池,除了刚才讲的基本的数据之外,还有24个城垛,8个面向不同方向和具有不同功能的大门。还有一座封闭起来的门,永远不开的,那是犹太人传说,当弥赛亚复活的时候,他们会带领犹太人,从犹太人墓地,走进耶路撒冷的核心,走向天堂。
耶布斯人的耶路撒冷
神秘而古老的耶路撒冷,笼统地计算应该有七千年的历史,在公元前五千年,就已经有人类在这个地方生活。公元前四千年左右,来自阿拉伯半岛的闪米特人的一支,到这建立了城池,当时这个城池已经有了一个名字,叫沙鲁姆之神城池。沙鲁姆之神应该是在整个古代地中海东岸,特别是腓尼基人一代建立城邦国家神话中的一个黑暗之神。公元前三千年来自阿拉伯半岛的,今天迦南人的一支,耶布斯人成为这里的新的主人,更名为布尤斯或撒冷,所以那时主体的人口,是来自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,或者迦南人中的耶布斯人。
到公元前十三世纪,也就是犹太人到此两百年前,耶路撒冷成为耶布斯人的都城,成为耶布斯的首都。
以色列人的耶路撒冷
从公元前十八世纪,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,率领他的族人,摆脱过去在两河流域的这种星星教,月亮教,拜物教,开始信奉一个看不见、摸不着的唯一的神,要前往上帝,许诺给他应许之地,也就是迦南,今天的巴勒斯坦。在这个过程中,就逐步诞生了今天的阿拉伯人,今天的犹太人。犹太人,经过几百年的徘徊,大概到公元十六世纪,因为迦南地区出现了大灾荒,犹太人流浪到埃及,在埃及生活了四百年到十四世纪左右,由于埃及经历来自亚洲希克索斯人的入侵,等埃及人重新光复了自己政权,开始打压犹太人,把犹太人当作奴隶让他们干各种苦力,这种情况下,犹太人新的领袖摩西以上帝之名,号召族人离开埃及,穿过红海,来到了西奈半岛。
摩西
摩西带领犹太人在经过西奈山的时候,跟上帝进行了一次当面谈话。上帝跟他约了十条,不奸淫,不杀生,不信多神教等等。这十条戒律,就被称为摩西十戒,或者叫摩西五经,它构成了圣经最核心的部分。在摩西之后,犹太人又经过了两百年的军事共和制,最后出现了第一个统一的国王扫罗,他把犹太十二个部落,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王国。之后又出现了更强大的一个大王,那就是大卫王。米开朗基罗著名的雕塑大卫,就是指的这位国王。
大卫王
大卫王时期,他开始进军耶路撒冷,通过地下排水系统,偷袭耶布斯城,夺取了这个城市。然后把这个城市改名为大卫城,扩建,翻新,把那个装着跟上帝约定的合同的“约柜”,放在大卫城中。大卫王死后,他的儿子所罗门利用先辈积累的财富,迅速地扩建国家,尤其是花了二十万,动用了二十万的民工,历经七年的时间,在整个的大卫城的莫利亚山上修建了宏大的圣殿,里面最核心的部位设立了“至圣所”,就是最神圣的场所,把“约柜”放置起来。
↑约柜
从此,圣殿、圣殿山,圣殿这个地方,就变成祭祀,祈祷,国家政治决策,宗教活动并存的地方,耶路撒冷就变成了统一的犹太王国的政治、宗教、经济和文化中心。
但之后很快这个帝国分裂了,北边的十个部落形成了一个规模比较大的,叫以色列国。南边的两个部落,结成了一个比较小的国家,叫犹太国。到亚述崛起的时候,公元前八世纪亚述帝国征服了巴勒斯坦,直接就把北方的以色列国给灭了。北方的十个部落犹太人,被同化也好,被杀戮也好,被放逐也好,从此就消失了,这在犹太历史上,叫做第一次大流散。因为南部国家比较小,所以它在周边大国的夹缝中,又苟延残喘了大概一百多年,直到后来新巴比伦帝国崛起,尼布甲尼撒征服了巴勒斯坦,摧毁了圣殿,把犹太人大概五万精英分三批,掳掠到了今天巴格达往南的巴比伦,这被犹太人称为巴比伦之囚时代,长达五十年。
关于犹太人这段在巴比伦流亡的故事,意大利著名歌剧家,作曲家威尔蒂,写了一部非常有名的歌剧叫《纳布科》,其中的主旋律希伯来奴隶的吟唱,这段歌讲的是犹太人在巴比伦流亡期间,弹着古琴,回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。所以为什么说今天以色列民族充满了悲情情愫,因为他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几千年来不断在流浪、迁徙的民族。今天的以色列国,为什么那么紧张,为什么动不动就先发制人,防范于未然,为什么给人感觉充满了侵略性,充满了防卫心的扩张性,就是因为基于这种非常古老深厚的这种民族情节,流浪时间长了,受压迫时间长了,被屠杀的时间长了,这种痛苦记忆,已经变成融化为民族基因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在波斯帝国居鲁士降服了巴比伦后,被犹太人供奉为弥赛亚一样的人,因为他们给了犹太人新生。而且在波斯帝国,统治整个大中东的地区,几十个地区,都是延续当地的法律、宗教,非常宽容的政策。在这个时期,犹太人重新在耶路撒冷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,成立了新的共同体,而且把过去摩西传的一些宗教轮廓性的东西,更加与生活结合起来。
好景不长,波斯帝国很快在公元前四世纪,被来自南欧的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打败,包含耶路撒冷在内的巴勒斯坦地区,后来落到了部将塞琉古手里。由于塞琉古王朝当时强行推行希腊化,引发了犹太人的两次起义。犹太人要说灭我,你让我做奴隶可以,你剥夺我的财产也可以,你要灭我的信仰,我跟你拼命。再往后,公元前大概一世纪的时候,罗马帝国崛起。庞培在公元前63年,率军占领了耶路撒冷,他用以夷制夷的方式,找了一个当地的一个血统并不纯正的犹太人领袖,叫希律,让他来统治犹太人,借力打力。希律统治巴勒斯坦期间,通过疯狂地掠夺了犹太人的财富,建筑了第二圣殿。那时候犹太人留下的一个赞美耶路撒冷的诗句是,世界有十美,耶路撒冷独占其九。但是在罗马的这个统治下,犹太人生活总体是很糟糕的,到公元66年的时候,由于罗马总督不断地压榨犹太人,甚至到最后强迫犹太人在圣殿里供奉凯撒的雕像,从精神上摧毁犹太人。所以犹太人,从公元66年起就爆发大起义,公元70年的时候被彻底镇压,圣殿被完全拆毁,最后就剩下五十米长,十九米高的高墙。
犹太人的残余的力量,退缩到死海沿岸的马萨达,又坚持几十年斗争,直到132年的时候,罗马帝国经过三年的围攻拿下了马萨达高地,最后留下了一百人,每十个人分一批,把其他人杀掉,最后的人就是自杀而尽,宁死不做罗马人的鬼,宁死不能放弃信仰。所以马萨达精神,成为犹太人千百年的精神。从罗马帝国征服了整个耶路撒冷,荡平了圣地以后,把犹太人驱赶到世界各地,从此以后,犹太人不再成为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体居民。但是犹太人千百年来,一直有一个愿望,“许个愿,明年我们要相聚在耶路撒冷。”还有一句话说“主啊,我要忘了耶路撒冷,你让我变成结巴。”至此,公元135年,犹太人的主体在耶路撒冷的历史,就画上了句号。
基督徒的耶路撒冷
但是在公元前后,中东地区还发生了一件大事,耶稣出现了。耶稣本人是诞生在一个传统犹太人家庭。他传播他改革后的一个犹太教,废除了很多繁文缛节,即使在安息日(犹太人规定不许工作,不许劳作的日子)他也去走到田间地头,帮助穷人治病,打破了犹太人的禁忌。更严重的是,他不仅自称为犹太王,而且自称为上帝之子。按照犹太教的说法,上帝既不是被生育的,也不能生育。耶稣自称上帝之子,是巨大的亵渎。之后担心耶稣的信徒越来越多,影响他们宗教集团的利益,所以他们就把耶稣抓起来,按犹太教法把他判了死刑,强迫罗马总督,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。根据基督教的说法,三天以后复活,又传了四十天的教,最后升上了天堂。那么前面我们看到的照片,他当年被传教的这个地点,包括这个耶路撒冷这个圣殿山,他也曾经带着他的信徒,冲进了圣殿山,那时候圣殿山那个圣殿,已经变成了罗马市,各种买卖交易,肮脏不堪,耶稣带领他的教徒,把那些商铺、棚子全部推翻,清理圣殿。他被钉上十字架,扛着十字架,一路摔倒,见了他母亲,直到被竖起来,钉起来的过程,形成了基督教的苦路十四站,最后他升天的地方,变成了圣墓教堂。
基督教在传播初期是非法的,被多神教的罗马所不允许。但是后来因为罗马帝国衰落,上层腐朽不堪,下层的人民,可以说濒临在垂死边缘,正好这时候耶稣传播的上帝的普遍之爱,基督徒结兄弟姐妹一方有难、八方援助这种精神,受到了越来越的人追捧。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,感觉这个帝国,如果再没有一个新的信仰,新的价值观,来把这个四分五裂的帝国统一起来的话,帝国就完了。所以他宣布基督教合法,他临终的时候,自己接受了基督教,归了基督教。他的母亲凯瑟琳王后去耶路撒冷,在当年传教遗踪的路上发现了钉死耶稣的真十字架,而且找到了当年的那块洗尸板,建立了复活教堂,也叫圣墓教堂。
↑圣墓教堂
所以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第一个圣地。到公元380年的时候,罗马皇帝迪奥西多,直接就宣布基督教成为国教,耶路撒冷地位进一步上升。当基督教会建立几大教区的时候,耶路撒冷是地位最高的。
尽管后来,比方说君士坦丁堡,西边的罗马,它的政治地位,或者在整个宗教的教权地位,远远高于耶路撒冷的时候,耶路撒冷在宗教上跟耶稣的联系,在基督教世界中、基督徒中,是永远无法替代的。更别说到中世纪,西方基督教世界,以收复耶路撒冷之名,还对东方穆斯林世界,包括东罗马,进行了长达二百年的,八次的十字军东征。
穆斯林的耶路撒冷
在耶路撒冷经历过基督教的辉煌之后,到了公元7世纪,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穆罕默德开始传播伊斯兰教。那么按伊斯兰教讲,犹太教是一神教的1.0版,基督教是2.0版,伊斯兰教是3.0版。那么伊斯兰教承认从亚当到诺亚,到摩西,到耶稣等等所有的先知,但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个先知,最伟大的先知。他承认前面从圣经旧约到新约的所有上帝的经典,但是古兰经是集大成者。按伊斯兰教讲,新约也好,旧约也好,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的需要了。上帝通过穆罕默德传播了新的宗教,这个教典就是古兰经,在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的过程中,耶路撒冷的地位非常重要。因为旗帜鲜明地讲,它是集成的犹太教的一神教。最早就把耶路撒冷立为穆斯林礼拜,朝向,叩拜的方向。按伊斯兰教记载,穆罕默德是在麦加传教初期,在四大天使之一吉卜利勒的率领下,夜间乘着一匹飞马,从麦加很快就飞到了耶路撒冷,在一个叫阿克萨清真寺的地方礼拜,然后把马拴在这个西墙上,就是犹太人的哭墙。
↑默罕默德人头马
然后踩着金顶岩下的那块石头,登天见了真主,而且据说在那跟真主进行了讨价还价。伊斯兰教说,真主让穆斯林要虔诚,天天什么事都别干,都礼拜。穆罕默德说,我们是凡人,我们还要吃,还要生产,最后由很多次的礼拜,最后降到了一天五次。在初期,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的时候,为了跟麦加的多神教有区别,把每天五次礼拜的方向朝向耶路撒冷。直到它迁徙到耶路撒冷以后,才重新接受了叩拜耶路撒冷的方向这个规程。由于这一段记载,伊斯兰历的7月7号,就成为伊斯兰教的一个重要节日,叫登霄节。霄是就是云霄,纪念穆罕默德登上天空。穆罕默德后来的言行,更多的把很多大事,都跟耶路撒冷联系起来,由此耶路撒冷就成为穆斯林的第三大圣地。
公元638年,穆罕默德死后,继承人奥马尔派兵打败了在巴勒斯坦一带的罗马帝国的军队,最终拿下耶路撒冷。奥马尔到耶路撒冷以后,就在古兰经记载那个地方,建立起了真正的阿克萨清真寺。五十年之后,阿拉伯帝国出现了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倭马亚王朝。当时,耶路撒冷的地位非常重要,但阿拉伯帝国很快陷入了衰落。耶路撒冷先后被阿巴斯王朝、埃及政权、塞尔柱王朝、十字军,奥斯曼帝国等诸多势力夺取和控制。直到二十世纪,第一次世界大战,英国夺取了整个巴勒斯坦,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对耶路撒冷四百年的统治。
1922年,今天联合国的前身国联,授权英国对整个巴勒斯坦地区,进行委任统治。以约旦河为界,外约旦独立出来,剩下约旦河西岸,大概两万七千平方公里的残存的巴勒斯坦。由于犹太人在十九世纪以后,受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推动,加上二战期间,遭到了希特勒的大屠杀。大量的犹太人,逐步向巴勒斯坦地区迁徙,想在这避难,也打算在这建立国家。当犹太人日益聚集到巴勒斯坦,冲击到当地土著人的生存空间时,双方矛盾就越来越摩擦,英国人控制不住,就把这个问题踢给了联合国。所以1947年,联合国大会,通过了181号决议。1947年11月29号,把巴勒斯坦一分为二,其中一万五千多平方公里,给占人口三分之一的犹太人。剩下的一万一千平方公里,给占人口三分之二的土著阿拉伯人。这个分置巴勒斯坦的决议,引发了阿拉伯世界,穆斯林世界的抗议。把耶路撒冷单拎出来,暂时由联合国代管。1948年,英国托管结束,以色列国成立。也就是说,穆斯林在那个时代的统治,基本进入了尾声。
这个伊斯兰世界统治耶路撒冷将近一千四百年,大家一说到耶路撒冷,就想到哭墙。那其实按方位讲,是圣殿山的残存的西墙。犹太人天天跑到那哭,千百年回来去哭,怀念故国,排解忧思,甚至写上一个诺言,弄一个纸条,放在石头缝里哭。所以他们把它叫许愿墙。阿拉伯人穆斯林不叫许愿墙,他叫巴拉克墙,巴拉克就是穆罕默德骑的那匹马的名字,巴拉克这个词,阿拉伯意义是闪电的意思,也是电报,他们把这个墙叫飞马墙。
↑哭墙
以色列的前总理埃胡德·巴拉克,巴拉克这个词,也是来自于此,很多希伯来语跟阿拉伯语是同源的。奥巴马总统的全名,侯赛因·贝拉克·奥巴马。他的爷爷还是穆斯林,父亲开始归基督徒,所以他的名字中,有巴拉克这个词。可见,穆斯林不管是白人也好,黑人也好,他们对耶路撒冷寄有多么深厚的一种情感。这样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今天,耶路撒冷牵一发而动全身,它会波及无数穆斯林国家,16亿穆斯林人的宗教情感。
编辑:二丫、张尧、大脸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